2019-03-14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走下坡的必然與偶然

2019-03-14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3月以來全球主要國家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普遍不利。中國2月出口劇減近21%,減幅三年來最大;德國元月工廠訂單下滑2.6%,是半年多來最大減幅;美國2月非農業就業人數僅增加2萬人,就業成長幾乎停頓。中、日及歐元區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呈現萎縮,美國ISM製造業指數也降到川普當選以來最低點。

不僅景氣現況疲軟,中國政府當局已將今年經濟成長目標降低到6-6.5%,歐洲央行(ECB)也將今年預估成長率由1.7%大幅下降到1.1%,而且還可能「再走下坡」;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公布的綜合領先指標顯示美、加、英及歐元區的成長動能都減弱。

不過,儘管經濟成長減緩的時間很可能拖長,發生衰退的機率仍低,加上通膨偏低,景氣既不太熱,也不太冷,經濟學界通稱此種情勢為「金髮階段(Goldilocks)」。目前美國仍處於「金髮區」的中間偏上區域,中國在中線上下掙扎,歐元區已經滑落到下限區,日本更處於負數區。景氣一旦跌出「金髮區」,很容易就逆轉為經濟衰退及金融動盪。由於去年下半年全球景氣明顯轉壞,「金髮區」岌岌可危,國際股市也於第4季重挫。

景氣惡化的短期性原因不少:一是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美元升值,引發新興市場災難;二是全球貿易衝突升高,尤其是美中之戰,打擊投資及消費信心;三是中國實施減債,私營企業融資困難;四是歐洲政局紛擾難解,包括英國「脫歐」情勢混沌,義大利與歐盟間的預算爭議,及法國的「黃背心」街頭暴動等。

所幸這些不利因素正在消退。Fed已經確認將暫停升息;ECB將可能首次升息的時間延後,還提前宣布將再度對銀行業提供長期低利貸款。美中貿易戰已「無定期」停火,雙方一旦達成協議,不確定性降低,可望帶動企業投資及就業。中國人民銀行也降低減債力度,今年元月信貸再度激增,國務院也宣布減稅近8,000億人民幣,並提高預算赤字比率。已有多家研究機構指出中國景氣經濟正從谷底回升,並有可能達成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歐洲2018年政治震撼的衝擊正在減退,「英脫」也很難再拖。因此只要美中貿易當真「停戰」,今年全球經濟只會出現周期性的減緩,而形成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的「超軟性著陸」。

然而全球經濟真正的問題,在於長期結構性的問題糾結難解,而景氣循環又恰巧從成熟期轉向下坡路。主要的結構性挑戰有二。第一是桑默斯等經濟學者主張的「持續性停滯(secular stagnation)學說,即由於人口老化,生產力成長減緩,貧富差距擴大,市場競爭性下降等因素,導致需求結構性疲軟,並引發國家主義與民粹主義興起,例如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中貿易戰,及自由的全球經濟秩序備受侵蝕等政治效應,形成惡性循環。第二是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私人及公共負債加速擴大,目前已經達到極限,碰到景氣下滑時負債很容易失控,再度引發金融危機,並使經濟衰退的風險提高,形成另一種惡性循環。

面對長期性、結構性的惡劣環境,最大的風險就在於當全球經濟成長減緩時,各國不可能協力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尤其是貨幣政策。依據以往經驗,如果美國發生衰退,Fed標準的因應措施是降低利率5個百分點,亦即政策利率必須降到-2.5%,歐洲與日本央行必須將利率降到更低,這將在技術、金融及政治上引發重大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雖有較大的政策運作空間,但卻會使中國的信貸再度擴張,帶來長期風險。因此各國即使是因應一次小規模的短期性成長減緩,也可能相當棘手。換言之,結構性問題的存在,使全球經濟走下坡成為「必然」;至於何時發生,則繫於「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