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8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黑天鵝帶來的挑戰

2020-10-08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影響迄今未消。對我國產業而言,另一隻黑天鵝正悄悄襲來,這是國人較陌生的氣候黑天鵝,國際清算銀行(BIS)稱為綠天鵝。氣候黑天鵝是指如氣候變遷超出外界的預期範圍而產生的負面效應與風險,如今這個風險的距離,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近了些。

今年太平洋新生成的颱風數量偏少,接近台灣的颱風更少,氣象界已預期今年可能會出現56年來首度沒有颱風中心登陸台灣本島的紀錄。颱風不來,今年6到9月降雨量是有紀錄以來的第三低,在即將進入秋冬枯水期之際,多座水庫的蓄水量都不樂觀。以去年10月初的水庫蓄水量來看,包括石門、寶山、翡翠、曾文與南化等水庫的蓄水率都超過九成,但今年10月初翡翠水庫的蓄水率已跌破五成,石門水庫剩45%,曾文水庫甚至只剩下36%。

颱風不來台灣,國人慶幸少了颱風的災害,但也有學者警告,若因氣候變遷的因素,颱風常態性的少來台灣,甚至不來,此時就必須要思考如何因應颱風不來對水情的影響。

台灣降雨量雖然豐沛,但並非四季平均降雨,每年颱風季的雨水進帳,是支撐我們度過秋冬枯水季的主要依靠,過去20年台灣發生幾次大旱都是出現在上半年,今年下半年至今降雨不豐,明年初的水情現在就已響起了警報。

對產業而言,水與電是兩大生產的基石,水電供應不穩甚至短缺,對產業的衝擊無比巨大。今年供電情況尚稱平穩,水情則是讓不少企業主憂心忡忡。以半導體業龍頭台積電為例,一直都認知到水電供應對公司經營的重要性,但這兩項生產要素也是台積電本身最難掌控的變數。

2019年台積電在水資源風險管理四大目標中,唯一沒達標的就是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依據台積電設定的目標,2019年單位產品的用水量要比2010年時降低27%,但2019年最終僅能降低5.2%,原因在於台積電推動新產線試運轉,以致於單位產品用水量節約無法達標,這也凸顯新製程對水、電使用量的挑戰極大。

接下來幾年是台積電在台灣擴增產線的關鍵期,不論是5奈米與3奈米的新製程,各類化學品用量只增不減,從晶圓的潔淨到無塵環境的維持,水都扮演關鍵角色。台積電2019年新增節水量328萬公噸,但對比台積電在南科擴廠後,南科一天的用水量就高達32.5萬公噸,代表即便產業界努力節水,從供給與需求端來看,未來十年我國的水情供應都難稱樂觀。

在台積電已確定未來在台灣北、中、南三座科學園區各設三分之一產能的長期計畫後,政府應該重新盤點產業發展對北中南區域供水的影響。以經濟部在2018年所做的產業供水調查來看,目前中南部的產業供水壓力高於北部,2017年有桃園、台中、彰化、嘉義、台南與高雄六縣市產業缺水,每日供水缺口40萬噸,如果再不採取積極作為,到2031年產業缺水的縣市會增至八個,供水缺口會增至116萬公噸。

以目前台灣興建新水庫的高難度,政府在面對產業缺水問題時,短中期的做法是加強跨區調度能力,不論是北水南送或南水北送,都應視產業的中長期投資計畫做快速反應與調整,另外在農業用水上如何兼顧糧食供給安全與農民權益,找到可以挹注產業用水的方式,政府現在就應著手評估與溝通,不能等到產業缺水時才想到要調度農業用水。對產業而言,自身如何做好節水、廢水再利用,甚至興建海水淡化廠等,都是因應氣候黑天鵝的可能方向。相較於新冠肺炎疫情可藉疫苗與藥物降低風險,應對包括缺水等氣候黑天鵝則是要靠天助與人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