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經濟日報社論/優化ESG品質 提升台股全球能見度

2020-11-20 經濟日報社論

MSCI明晟於本月11日公布最新半年度調整,台股於三大指數全數被調降,乍看之下調幅不大,估計流出的資金約台幣223億,只占外資持有台股市值比重約0.12%。然而,其中「MSCI全球新興指數」已經連續七次被調降,且未來仍有再被調降的可能,此一現象值得主管單位密切關注,並規劃有效的因應之道,以避免台灣資本市場逐漸被邊緣化。

台股在MSCI三大指數被調降權重,最受直接影響的是:被動式投資的資金將隨之以約略減少的百分比縮減。即從2019年第一次被調降至2020年11月,金管會預估流出資金累計約新台幣2,000億元,占外資持有台股市值比重約1.49%,因此就中長期而言,所累積的調降幅度非常可觀,肯定會直接衝擊外資在台股進行被動式投資的規模,進而對台灣資本市場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除了維持良好的經濟基本面,並持續保持台股高殖利率的優勢外,如何藉由優化ESG品質來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競爭力,繼以提高外資及本國法人主動式投資的意願,來因應MSCI調降權重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必然是一條值得主管機關努力持續開闢的康莊大道。

ESG是指企業對環境保護(E)、社會參與(S)及公司治理(G)的簡稱,推動ESG是社會所有利害關係人包括主管機關、交易所、企業及投資人等共同的責任,而ESG要能推動成功,下列三個驅動因子最為重要。首先是制定完善的法律規範及各種守則,如同「欲蓋一棟好房子應先將地基打好」的道理,這是金管會和交易所的職責,亦是金管會於日前再推出公司治理2.0的原因。

同時,交易所也持續滾動修正各種守則,並精進「公司治理評鑑的項目」,例如「董事會必須有能力辨識重大風險」將列入新的評鑑項目。主管機關及交易所深知要追上亞洲公司治理評鑑領先群國家(澳洲、新加坡、香港及馬來西亞),制定完善的法律規範及各種守則是首要工作。

接著,市場力量是驅動落實ESG的另一重要因子,這要先由交易所編製ESG相關指數做起,有了ESG指數便可以指引投資人選擇ESG指數成分股做為投資標的,進而發揮市場力量,導引企業重視落實ESG相關規範;此外,金融機構也可進一步以ESG指數為標的資產,提供一系列多元的ESG相關產品,如ESG ETF、權證、期貨等,以更強化市場力量來驅動ESG的推動。

而「自利」則是驅動落實ESG的第三重要因子,根據統計,MSCI ESG指數迄今不論是一年、二年、三年及五年的累積報酬,都比MSCI指數的累積報酬來得高,不論是個別或法人投資人投資ESG標的指數相關商品,一方面可以為自己賺到不錯的報酬,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驅動企業落實ESG盡一份心力。

再者,以企業的觀點而言,落實ESG亦能減少本身可能的營運風險,例如歐盟綠色新政(GREEN DEAL)所制定的市場環境標準相當嚴格,如果沒有做好ESG的任一環(尤其是環保),則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就有一定機率無法出口到歐盟地區,故企業落實ESG對自身營運也有所助益。總而言之,若這股自利力量能透過教育宣導來更有效地發揮,相信對台灣推動ESG的成效必能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就長期而言,制定完善的法律規範及各種守則,並透過多元商品誘發ESG投資來發揮市場力量,再加上自利動機三管齊下,必能有效優化台灣股市ESG的品質;也將因為市場ESG品質的優化,進而讓外資及本國法人更願意以主動式投資策略投資於台股,增加其對台股之黏著度,那麼MSCI調降台股權重對台股所造的負面影響,也將消弭於無形,且亦可以提高台灣資本市場長期競爭力及市場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