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濟K型成長的隱憂

2020-12-08 經濟日報社論

計總處日前把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估的1.56%,大幅調升到2.54%,調高近1個分點。主計官員表示主要是因為出口成長比預期好很多,尤其是電子相關產業的出口出乎意料強勁,帶動整體的出口表現,從而也拉升了經濟成長率。

然而,台灣的經濟真的如同政府官員口中所說的那麼好嗎?或者只有一小部門表現不錯,大多數產業仍然面對著嚴重的衰退,而對於這些冷冰冰的數據沒有任何感覺呢?

拜宅經濟需求暴增所賜,今年前十個月台灣電子業出口大幅上升,成長率高達17.6%,但是扣除電子相關產業之後,其他產業的出口卻是悽慘的-10.7%,平均全體出口成長率為3.4%。進口方面,電子相關產業成長率也很高,達到14.9%;但是其他產業進口卻-7.6%,最終整體進口成長率-0.8%。此外,因為新台幣升值,如果換算成新台幣,則出進口成長率為-0.53%與-4.12%,對GDP的貢獻分別為-0.32%與-2.18%,兩者相減以後,對GDP的貢獻成為正的1.86個百分點,這就是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的主要來源。

也就是說,造成順差大幅增加的原因固然出口增加,另一方面卻是因為進口大幅減少之故;而且出口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大多數民眾卻是無感的。

表現出色的電子相關產業(電子零組件、資通訊與電機產業)就業人數不到100萬人,只占全體製造業三成;而仍在艱苦奮鬥的其他製造業就業人數近200萬人,占全體製造業的接近七成,根本高興不起來。這種部分產業快速成長,而其他產業嚴重衰退,就是標準的K型成長。

至於在國內部門方面,國人消費在第2季落底之後,暑假開始出現「報復式消費」,使得第3季國內民間消費成長達到5.16%。然而,受到封閉國門的影響,2月之後外國人來台人數幾乎降到零,去年外國人來台消費超過4,000億的支出,今年全部都不見了。因此,最終造成前三季的國內消費是-2.80%,對GDP的貢獻是-1.48個百分點。因此最近行政院考慮推出觀光紓困3.0版,持續振興。

其實,國內需求的增加主要來自投資部門,全體投資成長5.10%,其中民間投資小幅增加,政府部門投資成長8.93%,而公營事業投資更是大幅成長34.76%。在投資成長帶動下,國內部門對GDP的貢獻率為0.42個百分點;再加上國外部門的1.86個百分點,使得前三季的GDP成長率達到2.28%。也就是說,國內部門成長的主因還是在於政府與公營事業大量投資所帶動;問題是,經濟成長率主要來自政府與公營事業的投資,而且投資金額很大,一般國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產業,所以大部分國人對於這一部分的成長也是無感的。

總結來看,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2.54%,表面上看起來還不錯,但是其中有兩大問題,一是經濟成長主要來自於國外部門,而國內部門成長卻十分有限,而且其中最重要的民間消費是負成長,也就是說,現在國內經濟是所謂「外熱內冷」的情況,對大多數國人而言,可能根本無法感受到國內經濟動能有復甦的情況。

另外,雖然今年經濟成長動力來自於國外部門,卻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對於大多數非電子相關產業而言,出口呈現非常嚴重的衰退,這些產業依舊非常辛苦,這是標準的K型成長,即「電子熱,其他冷」。也就是說,目前製造業中七成的勞工仍然是很辛苦的,當政府部門對於調高經濟成長率而喜形於色之際,請不要忘記,其實絕大多數的產業和勞工仍然處於非常艱困的狀態,應該將心比心,拿出真正有效的政策來協助艱困產業度過難關才是。